Drama In Life
  • HOME
  • About
    • Cecilia & Drama in Life. co
    • Life as A Teacher >
      • TEACHER DRAMA/ BLOG
    • Press
  • Course Materials/教材選購
    • 西方戲劇與劇場史
    • 舞蹈欣賞
    • 表演訓練 (初學課程)
    • 戲劇創作 (入門課程)
    • 劇本創作
    • 音樂劇實務
    • 劇場展演實務
    • 排練與製作 相關表格
  • Performing Arts
    • //DRAMA NOTES//
    • "Alice in the Ceramics Museum"
    • "The Crack"
  • Blog Archives
    • #StylingDrama
    • STYLE DRAMA/ BLOG >
      • Looks >
        • Dress As A Teacher
        • Look of 2015-2022
        • Look of 2013-2014
    • Travel, Adventures >
      • TRAVEL DRAMA/ BLOG
    • Chinese Culture
    • How To ❘ Pinterest Inspiration
  • Goals!
  • Contact
Picture
Picture
LIFE WITH TEENAGERS

TEACHER DRAMA

TODAY IN THE SCHOOL

SITE MAP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MORE DRAMA

My Senior Class Management-1 / 表藝科高三的班級經營-1

10/8/2019

0 Comments

 
Picture
Picture
   我擔任導師的這一班,因為100%都是*特色招生管道入學*的學生,組成很特別。每一位學生的特質落差很大,學習背景也都截然不同。以往師資培育課程裡所談的起始點,在這群學生剛入學時是完全不適用的。不論是學科還是術科各方面,每一位學生的起始點都完全不同,每位同學所具備的才能也不一樣,頂多有幾位國中舞蹈班畢業的學生可以歸類在同一個藝能類。身為戲劇術科老師,同時又是導師,帶我這一班真的非常有挑戰性!(各種累的意思XD)

*補充說明:所謂的『特色招生』就是近幾年開始實施的,為國中升高中之其中一項入學方式。針對該職業類科的特性,辦理甄選入學考試。因此,我所任教的表演藝術科,顧名思義,即是針對戲劇/舞蹈/音樂/民俗技藝等表演相關項目辦理甄試入學。(另一方面,如果你有發現什麼端倪... 沒錯!『特色招生』無關他的國中學業成績,也不參照他的國中會考成績。)

   言歸正傳,如果你也身在教育界(尤其是高職群科),經過前述,你應該可以預想這群學生的『活潑』XD
   是的,他們絕對超乎想像的活潑。
   正因如此,擔任敝班的學科任課老師挺辛苦的(不是我,因為我是戲劇術科老師) 更正,都非常辛苦!
   因為80%的同學可能從國小就屬於班上坐不住的那種小朋友。可想而知,他們面對高中課程,尤其是國文、英文或是社會科,呆坐在教室裡維持50分鐘不能動,對他們來說更是痛苦萬分。坦白說,敝班上課的吵雜聲,上下±2樓層都聽得一清二楚。(講到這邊我腦中突然浮現猴園的情景... 想想好像真的沒差多少XP)
   高一到高三,學生每年的變化很大,所以要針對不同學年的狀態重新訂定班級規則。今年,他們高三了,我決定不以權威/獨裁的方式單方面要求他們配合,而是利用班會時間引導他們公開討論幾個問題:
   1. 你曾在上課中做過哪些行為?
   2. 什麼是影響他人上課權益?
   3. 上課出現哪些具體行為會影響他人權益?
   4. 你曾經受到哪些行為或干擾,而得到「不被尊重」的感受?
   5. 請試著坦白地讓我了解,為什麼會想在上課當中做出這些行為?
   6. 上課50分鐘內,如果不產生干擾行為,其實你可以獲得什麼? 

   這裡有幾點要留意,這個討論是完全公開的。也就是說,我將每位學生的個人行為攤在全班面前討論。
​   我選擇攤開來討論之前,有幾點考量:
   第一,這個班級的風氣是若領導者講得不清不楚,反而會造成小群體之間的誤會。
   第二,這群學生容易有從眾行為,若不一一引導分析,他們往往會迷茫或選擇自保,捨棄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
​   第三,因為敝科制度的關係,這群學生已經被訓練成對上級服從性很高的生物。

   基於以上的幾點觀察及了解,我選擇這種方式公開討論。
​   但如果沒有把關好,這個公開討論很容易衍生成為同學間互相指責,甚至演變成群體針對某幾位學生的關係/言語霸凌。當然,討論的問題大部分是全體都做過的行為,少部分是某幾位同學常出現的行為。導師需要主導整場討論,不能讓同學隨性地發言,變成批鬥大會。因此在討論開始前,我先立了『四不規定』:不抱怨、不指責、不推卸、不怪罪;違反者接下來都只能聆聽,不可發言。這個規定會讓學生去思考,如何客觀地表達。
   討論開始後,每一個問題其實都會引導至下一個問題點,所以不能輕易地帶過去。透過這幾個問題的釐清,同學會開始自覺『原來我也做過很多會影響其他人上課的行為』。其實這5個問題看似雷同,主要目的是一起定義何謂『上課中不應出現的行為』。當這些定義也是大家的共識時,才能進入下一個訂規則的階段。
   談到這裡,想必很多人會覺得『天啊,他們不是高中生嗎?小學生才要這樣問問題吧,高中生難道不懂嗎?』我必須說... 沒錯!這些問題所有高中生都懂。但今天討論目的著重在『明知故犯』的自我察覺和如何自制。
   而為何需要到如此原始(幼兒園式)的引導方式?係因為這群被手機網絡科技養大的學生,『思想早熟,行為晚成。』常常對行為有某種程度的『自認為』無關緊要,但實際上,卻是嚴重缺乏團體間彼此的尊重而不自知。
   全程由我親自主導,所以我盡量用看似輕鬆聊天派的方式引導他們表達,讓整個討論是熱絡且正向的。在激發他們反思課堂上的種種行為後,當我問出『如果日後仍出現類似情形,我們需要訂立懲罰規定嗎?』這時開始出現了一些聲音:『其實我們都知道上課應該要有什麼表現,而且沒考上理想大學就是最大的懲罰了』
   帶高中生有趣也困難的地方就在於此,他們能夠獨立思考、有反思能力,但需要他人督導和規範才能將其反思能力轉化為實際行動力。最後他們表決出幾項大家都同意的後果承擔方式(如圖)。
   帶動班級整體轉變的風氣,不能忽略本就安分守己的同學,要先按耐住他們;再督促並鼓勵較浮動的群體,只要其中有第1位同學開始變化,同一團體的會跟著有所覺察。當然,轉變需要時間,也需要導師持續的觀察和隨時提醒。不可能經過今天的討論後,接下來整個學期都能夠漸入佳境或是天天維持良好的狀態。其實總歸一句,規範學生之前,身為老師的心態也要正向才對。擔任導師需要具有幾乎無限的耐心和包容心,偶爾也要給予學生一點信任感,渲染正向的心態以帶動班級正向氛圍。
   
有些老師可能還是會習慣對學生貼標籤(例如:隔壁班導師自高一開始就常嘲諷我的班級是「廢物班」,在某學期知曉要上敝班的專業課程時,從開學第一節課開始就放影片直至學期末,先入為主的認為學生不會好好上課而不願傳授知識。而另一位老師認為健身比花心思在學生身上重要更多,只要沒課時就會早退去萵苣健身。儘管這群學生不是我的親生孩子,但畢竟還是自家班級,身為導師頗不好受,站在同事立場當然不會對他拍桌,不過會這樣認定學生的老師能有多大的教育熱忱?)
​   
我相信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些情況一定不是個案,我也相信很多好老師「熱情真的會被磨光」。我在中學任教也超過6年了,的確,有許多學生不太受教,但如果能夠找到適合的方法,能成就一位同學不就是身為老師的成就嗎?對於我遇到的一些狀況,其實學生都感受得到,學生私底下也會跟我說「那老師自己書也沒讀多好,憑什麼這麼瞧不起我們班」,甚至該導師班的學生會跑來問我升學相關的問題,並對我說「老師你比較不會瞧不起人,哪像我們班導都完全不把我們這些功課不好的放在眼裡,雖然他很常請我們吃東西,但是都看不起我們...」等話語。
   每個班級裡都有缺乏家庭關愛的孩子,對於他們,更不用提家中長輩對他們課業的關心和輔導有多少。他們不應該得到這些老師口中所謂廢物的標籤,他們是內心失去希望的孩子。如果身為老師,每天在學校跟學生相處超過8小時,連多一點點的同理心都不給他們,在班級團體裡又缺少群體歸屬感,你認為學生心中的自我價值能提升多少?(另一種過度自信的學生我們下次再談XD)
   我相信身為班級導師,一定都花了相對較多的心力在維持班級經營,有時候是真的會心煩疲憊的,所以老師之間應該減少比較,而更需互相鼓勵,辦公之間擁有正向的氛圍,學生之間也才能擴大群體的正向影響。
​   
一些帶班幾年的感想,期許大家共勉囉~
Picture
0 Comments
    Picture

    Author/Cecilia Huang

    Sharing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class-management, course design, building relationship with teenagers.

    No blog routine here, just be casual xx

    Archives

    June 2021
    April 2021
    September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rch 2020
    January 2020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Categories

    All

    Dress As A Teacher

    Course Materials

    西方戲劇與劇場史
    舞蹈欣賞
    表演訓練 (初學課程)
    戲劇創作 (入門課程)
    劇本創作
    音樂劇實務
    劇場展演實務
    ​排練與製作 相關工作表件

    RSS Feed

Follow Me & More Contact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DramaInLife.co © 2017-2022 Cecilia Huang
  • HOME
  • About
    • Cecilia & Drama in Life. co
    • Life as A Teacher >
      • TEACHER DRAMA/ BLOG
    • Press
  • Course Materials/教材選購
    • 西方戲劇與劇場史
    • 舞蹈欣賞
    • 表演訓練 (初學課程)
    • 戲劇創作 (入門課程)
    • 劇本創作
    • 音樂劇實務
    • 劇場展演實務
    • 排練與製作 相關表格
  • Performing Arts
    • //DRAMA NOTES//
    • "Alice in the Ceramics Museum"
    • "The Crack"
  • Blog Archives
    • #StylingDrama
    • STYLE DRAMA/ BLOG >
      • Looks >
        • Dress As A Teacher
        • Look of 2015-2022
        • Look of 2013-2014
    • Travel, Adventures >
      • TRAVEL DRAMA/ BLOG
    • Chinese Culture
    • How To ❘ Pinterest Inspiration
  • Goal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