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今天(要很小心地)來談談親師關係。"Monster Parents"這個詞其實早一點是從美國中小學開始出現的,日本緊接著盛行XD 像日劇《怪獸家長》把導師在親師關係間會遇到的奇事拍成一系列電視影集。我今天也來把曾經耳聞的奇人異事跟大家分享~(為減少閱讀字數,以下簡稱MP)
要很小心地談論這話題,因為MP有一個特性,他們對老師說出口的話或是老師不由自主面露出地表情尤其敏感、印象深刻、且易扭曲變形。MP並不見得都很關心小孩的課業,甚至有部分MP會在結果論後才現身。 *聲明:全文提及之相關案例皆非本人所任教之場域發生,若有相似之處實屬巧合* 整理案例A生:每週平均遲到3次以上、因遲到而未執行分配的打掃工作、上課鐘響10分鐘後會拎著零食飲料大步進教室、課堂上趴睡/傳遞紙條/直接起身走到朋友旁聊天、下課期間讓異性同學坐在其大腿上互摸臉和四肢、著校服抽煙、常輪流帶不同的異性朋友回到其與奶奶的住處等,以上種種原因累積懲處滿3大過而無法取得畢業證書。 MP認為其小孩以上之行為被學校放大,逕找市議員到校關說,要求校方修改A的德性成績。 整理案例B生:該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無法拿捏與異性間的身體距離(?!) 自國中開始即有數次相關性平案件至高中階段仍持續發生,性平調查會的懲處無效抑制其行為、校方輔導亦無效改善其行為;轉介到身心診所諮商,B生利用其擅言詞&辯解的長處,心理師晤談後認為B生並無太大問題。另一方面,MP認為異性同學事後才說不舒服,一定只是想引起其小孩關注、或是沒有從他小孩身上得到想要的,才會反過來怪他的小孩。 MP認為每一次的事件尤其在異性間的打鬧,都應該是對方要注意距離,憑什麼他小孩碰到別人身體以後,他的小孩被貼標籤。而不是對方一開始就保持好距離、甚至在遇到B生行為前就要提出來提醒他才對。因此在學校起動性平調查委員會後,針對B生受到校方懲處感到不滿,向教育局提出申訴。 整理案例C生:該生自國中開始即無升學意願,不但沒有填寫會考升學志願,亦無報考任何一間學校的入學考試。但MP堅持要讓小孩讀高中,因此於學生報到日當天致電到鄰近的學校,要求學校讓該生直接報到入學。學校無可奈何之下,將該生納入未招滿額的班級。C生每日學習意願低落,與MP爭執不休,甚至以自殺作為威脅,導致MP不甘其擾,轉而每日晚上奪命連環call要求該班級導師協助C生完成各項功課,並頻頻致電要求學校就算是超額招收,也要讓C生轉至另一門對學生要求標準較低的科別。 整理案例D生:D生母親將其兒時無法達成的舞蹈夢轉嫁於該生身上,要求D生必須習舞、進入舞蹈班就讀,期望D生日後成為舞蹈老師。但D生身體能力極差、身型不理想因此在芭蕾舞台上受到許多限制。MP認為其小孩就是應該要成為女主舞者,找長官關說、奪命連環call該舞蹈老師要重新安排D生上台演出的位置和機會,更另外要求該班導師每節下課要義務性地幫D生完成各科作業,老師們不堪其擾,妥協安排D生擔任其一要角。D生本身並無任何學習意願,不願課後加強練習也不願準備任何甄選考試,最後高三畢業前應累積至少取得的160學分,D生只通過58個學分,未達到任一畢業標準,也未錄取任何大學校系。MP不服,要求學校另開設原未開班的重補修班級;另一方面,也致電請某校舞蹈系新增後補名額讓D生入學。 整理案例E生:E生母親是外籍配偶,因語言不慎通順,常與小孩發生衝突。其小孩若不遵照MP意願,MP就會以死相逼,導致小孩自進入國高中後,能不待在家就不返家。 MP因此日日在情緒潰堤的狀態中致電該班導師,要求導師每小時回報該生身處之位置和表現狀況,課間、課後無一例外,將該師視為傳話筒。MP曾要求導師幫她去該生上的補習班找人並協助帶回家;或要求該生導師需在午餐時間購買某家指定便當給其小孩加菜等。 整理案例F生:F生慣性遲到,在一次跑班課時,未按照規定穿著校服、未攜帶上課用具和教材,課堂已過半小時才空手踏入教室。在經過授課老師關心詢問及糾正後,F生心生不滿,與授課老師談話到一半就逕直離開教室,授課老師聯繫該班導後該生亦未再返回教室。 MP在課後提交申訴,稱該授課老師趕他小孩走,逼他小孩獨自一人跑到學校角落發抖哭泣,造成身心受創及人身安全上有危害。 以上僅粗略整理近期聽聞的幾件案例,其實在多數案例中,可以發現,身為學生家長間的橋樑和教學第一線的導師,最常直接接觸到MP。而面對MP應該如何妥善應對?其實因個案多樣性和差異性不同,直至今日亦無法提供一套完全統一的SOP。 回顧一下我個人過去十年身為班級導師及他班任課老師的經歷,體悟到現今教育環境與過往世代,在學習環境上最大的不同----現今世代身為教師,首先需要『高度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簡易分類出面對學生和家長的態度上應處以軟化抑或是堅決。教師在處事上的彈性一定要有,絕對不能再堅守傳統的『尊師重道』觀念,現在教師迫切需要的是軟硬兼施的態度。 過去大家總是覺得『高高在上』的老師,現在也要學著適時的低頭彎腰,這真的對許多任教數十年的老師們很難適應。但不只是對家長,現在甚至面對學生也需要適時的『認錯』。其實想一想,畢竟教師也是人,人都難免會誤判或犯錯,甚至許多老師們也都曾『誤解』過學生。儘管很多人難以接受自己彎下去的腰,就是那個被破拋在腦後的自尊、或是為了活口而努力積攢的五斗米XDD 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可以當作是在身教中讓學生知道『認錯』不再是因為卑屈,實則是一種素養的表現。畢竟套上『教師』一詞,就是會被以『高道德標準』來看待,『主動認錯』或『道歉』又何嘗不是道德素養表現的一門學問呢? 許多教師都具有同樣的特質:高度的責任感、絕對的正義感、較強的自尊心和對道德尊嚴的堅持。尤其面對國高中青春期的孩子們,在情緒思想上都極其不成熟穩定的狀態下,其實教師們很容易產生焦慮,畢竟學生們今天表現也許不錯,明天在突如其來地刺激下也許就會犯錯,導致教師們的工作日常會因為不穩定的學生狀態而陰晴不定。 情緒管理對於職業教師而言是分分秒秒都在進行XDD 『我發現我錯了』『很抱歉因為一時的怒氣而責罵了你』『對不起誤會你了』等等,難免對於長期站在講台上的教師們難以在發怒時優先開口。其實多了這些話,也許就可以減少後續面對MP的次數,畢竟MP的情緒常因小孩回家後的『告狀』行為才被激發的,你們認同嗎XDD 另一方面,面對已經發作(發怒XDD)的MP,有句話我常寫在記事本上提醒自己:『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這對於教師面對學生和家長其實都受用(尤其是發作期的MP更是重要)。 MP往往對教師的認知就是『我付你錢,你就要負責』(他們才不在意其實教師薪水根本就不是從他們繳的雜費和教育部補助的學費裡支出的,但你也不需要刻意糾正他這一點XDD) 在MP這樣的心態上,解決MP情緒絕對是第一步。因為MP想要得到『好的服務』,而不是教師自認正確的辯解。所以我通常都會先『傾聽MP的訴求』。你將會從稍嫌混亂的描述中得知MP究竟在意的是『教師對他小孩的態度or服務不如預期』、還是『實際教學上的問題』(87%是前者XDD)。 如果MP自己愈講愈激動,教師在這時候更要避免替自己辯解,而改為『用問題回答MP的問題』。意指,激動的MP通常就是對教師處理的方式和態度不滿意,教師就可以在此適時地詢問MP『希望得到怎麼樣的補救或處理?』否則MP絕對會像自動補足彈匣的機關槍一樣,愈發地攻擊下去(真的有許多MP都會在情緒激昂(非完全理性)地情況下,開始針對教師進行個人攻擊)察覺到這種時候,就一定要適時打住,不然MP會愈來愈偏題,導致MP衍伸出更多對教師的質疑。 大多數的MP都可以在『被傾聽』的階段稍微平復情緒,他們一旦恢復理性後,許多問題和道理都通了(就算你前面跟他強調數百次同樣的規則,但在情緒上的MP就是無法接受)。慢慢的就會發現,其實多數MP們只是渴望被理解和傾聽(這也可能剛好是他們日常中缺乏的,在你這裡得到補足XDD)。這時,你彎下去的腰就給他想要的『被同理感』就好。 有些教師會很堅持認為鞠躬道歉就是在『討好』學生,但所謂的軟硬兼施充其量不過是減少身為教師自己的麻煩事而已,並不是真正的討好行為。所謂的討好行為,我看過有些教師一天到晚自掏腰包請飲料請雞排、在上課期間讓學生盡情的看電影追劇,覺得學生就會因此滿意和充滿感激,結果還是常常被投訴。因為實際上,還是有重視教學的學生、還是有許多重視教師是否有做足身教及良好示範的家長。 教育環境不斷地變化,身為教師更要跟著與時俱進,調整觀念、破除守舊思想,少點內耗、才能讓自己好過些xx
0 Comments
2020-2023,這是我的第二個班級,從高一入學45位同學到最後高三共同堅持到最後的36位同學。我很高興每位同學在經過表演藝術這門課的洗禮後,習得的不再是幻想成為一蹴而就的表演者或明星;而是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這群同學最大的進步是可以獨自思考並解決問題,我想這不論是在哪一個行業領域中都必須具備的能力。能主動面對問題、思考擬定處理方案、最後選擇利多的方法解決問題。
王雨涵 王彥筑 王淑真 王朝彥 吳家樂 呂敏嘉 李沛真 李政羽 李筱晨 周孟緯 林昱姸 林若筑 林莉琪 林榆寰 范亭萱 洪承楷 張紫柔 許佩琦 陳淨苡 陸意梅 傅玟晴 游翌仙 黃柔琦 黃羿銘 楊采霓 楊婷欐 詹小新 潘汝宣 鄭詩婕 賴幸汝 賴玫雅 闕妤庭 蘇俐甄 王嬿甄 劉姿妏 蔡淨馨 當初我逼自己在3天內記住這36個名字,之後也會記著曾經和大家一起奮鬥過的時光,更會記得你們在畢業的舞台上落下的淚水。人生的道路很長,將來這些人可能只是曾經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過客,這三年的過往也可能只是人生旅途上的其中一段而已,但相信這份經歷和緣分能讓你們擁有足夠的勇氣,繼續面對未來的挑戰。 祝福大家~充實的過好各自的人生,珍重再見xx 台灣Covid-19疫情大爆發,從5/21開始宣布居家辦公,實施線上教學。突如其來的公告讓大家措手不及,我也必須緊急調整表演藝術原訂實作課程的應對方案。
我開授的課程,除了藝術概論是理論性課程外,其他如:歌舞劇實務、表演訓練課、劇場展演實務課程等,都是需要進到排練場的實作課程。現在面對線上教學,原進行到一半的排練該如何調整?一開始真的好苦惱,不過考慮到排練剛好在讀本階段,所以順勢調整為線上讀劇呈現。 實際操作後發現這是一個還滿不錯的嘗試,因為學生演員往往容易忽略基礎發音唸詞的處理和詮釋,加長讀本這個階段,可以更完整的讓學生有意識地處理各角色聲音表演的細節。再進一步增加面部表情的表演,仍然能夠透過螢幕和對手進行丟接,就能達到預期的戲劇節奏。 學生容易對線上教學產生疲乏,畢竟少了同儕的正向影響,容易失去學習動力。因此,比起實體授課,我在執行線上教學時對學生有更多的口頭鼓勵和具體要求,以維持學生的團體感和參與感。xx "Arts Appreciation" course of the semester includes performing arts, such as Greek tragedy, Morality plays, Commedia Dell´arte, Chinese opera to classical ballet, modern ballet, modern dance, street dance, and the part of music, like opera, musical, jazz, hiphop music and so on.
Therefore, I usually have my students research for subjects which I require. They need to present their work and challenge for me asking them lots of questions during their presentation. Arts is wild, subjective, full of fun and aesthetics. And those are all I hope my students to experience. xx 帶著這群學生從高一撐到現在終於高三畢業了!高三這年,他們除了要面對學測升大學的壓力外,還有屬於他們畢業前最重要的一件事:畢業呈現。因為是表演藝術科,畢業前必須展現的就是他們這三年來的學習成果,舉凡舞蹈、戲劇表演、還有影像製作,都要以較大規模完成公開展演。
身為他們的戲劇表演與劇場實務老師,經過同學們的表決,全班決定除了自籌小組創作多齣短篇小品外,還要共同創作一齣篇幅約40分鐘的戲劇作品,且其中探討的議題必須要具有意義和價值。這不是件簡單的事,光是編劇就是一個頗具專業性的挑戰。反覆討論了兩個多月,終於,大家決定要以『育幼院』作為出發點發想作品。因為育幼院不僅可以探討社會、人性、社會階層複製等議題,其年齡層對於高中生演員來說也較好展現。(我與學生討論過很多次,有關16歲青少年扮演老年人的情形,究竟適不適合?) 學生願意投入劇場創作是件非常值得鼓勵的事,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繫台中多間育幼院,看是否有願意讓我們參觀、訪談交流、取材的機構。很幸運地,我們得到了『慈光基金會-慈馨兒少之家』的回覆。與學生共同完成了訪談企劃書、和兒少之家的輔導員協調後,我們順利地前去拜訪及訪談。不只是學生、我也受益良多!讓我更加期待學生們接下來共同完成的創作,並且我深信這將是帶給他們最多收穫的一場演出! 這是新民高中 第十屆 藝三甲最後一次的團體呈現《Shh, Oh My God!》祝福他們xx 好消息!敝班學生經過一番努力,目前有7位同學通過特殊選才申請,分別錄取:英國倫敦藝術大學(UAL)時尚設計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國立聯合大學 台灣文學與傳播學系、靜宜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靜宜大學 社會工作與兒童福利學系、義守大學 電視與電影學系、實踐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希望學測後也能繼續有榜單出爐~~ 相關新聞 https://www.ner.gov.tw/news/5e13d05e29f6bf0007352ead 照片中這位學生叫做陳鼎中,他是一位對表演敏銳度特別高的孩子。國中時期因緣際會下參與公視電視劇拍攝,即獲得金鐘獎殊榮。從小察覺自己對於戲劇表演的興趣,高中進到我的班級,也是不間斷地創作以及參與演出。前陣子還忙著拍攝三立電視台製作的《用久柑仔店》呢~ 能順利錄取台師大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真是替他感到高興,希望他能繼續堅持所好,投入心力,把握每一次排練和演出機會~ 相關新聞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3031712
我擔任導師的這一班,因為100%都是*特色招生管道入學*的學生,組成很特別。每一位學生的特質落差很大,學習背景也都截然不同。以往師資培育課程裡所談的起始點,在這群學生剛入學時是完全不適用的。不論是學科還是術科各方面,每一位學生的起始點都完全不同,每位同學所具備的才能也不一樣,頂多有幾位國中舞蹈班畢業的學生可以歸類在同一個藝能類。身為戲劇術科老師,同時又是導師,帶我這一班真的非常有挑戰性!(各種累的意思XD)
*補充說明:所謂的『特色招生』就是近幾年開始實施的,為國中升高中之其中一項入學方式。針對該職業類科的特性,辦理甄選入學考試。因此,我所任教的表演藝術科,顧名思義,即是針對戲劇/舞蹈/音樂/民俗技藝等表演相關項目辦理甄試入學。(另一方面,如果你有發現什麼端倪... 沒錯!『特色招生』無關他的國中學業成績,也不參照他的國中會考成績。) 言歸正傳,如果你也身在教育界(尤其是高職群科),經過前述,你應該可以預想這群學生的『活潑』XD 是的,他們絕對超乎想像的活潑。 正因如此,擔任敝班的學科任課老師挺辛苦的(不是我,因為我是戲劇術科老師) 更正,都非常辛苦! 因為80%的同學可能從國小就屬於班上坐不住的那種小朋友。可想而知,他們面對高中課程,尤其是國文、英文或是社會科,呆坐在教室裡維持50分鐘不能動,對他們來說更是痛苦萬分。坦白說,敝班上課的吵雜聲,上下±2樓層都聽得一清二楚。(講到這邊我腦中突然浮現猴園的情景... 想想好像真的沒差多少XP) 高一到高三,學生每年的變化很大,所以要針對不同學年的狀態重新訂定班級規則。今年,他們高三了,我決定不以權威/獨裁的方式單方面要求他們配合,而是利用班會時間引導他們公開討論幾個問題: 1. 你曾在上課中做過哪些行為? 2. 什麼是影響他人上課權益? 3. 上課出現哪些具體行為會影響他人權益? 4. 你曾經受到哪些行為或干擾,而得到「不被尊重」的感受? 5. 請試著坦白地讓我了解,為什麼會想在上課當中做出這些行為? 6. 上課50分鐘內,如果不產生干擾行為,其實你可以獲得什麼? 這裡有幾點要留意,這個討論是完全公開的。也就是說,我將每位學生的個人行為攤在全班面前討論。 我選擇攤開來討論之前,有幾點考量: 第一,這個班級的風氣是若領導者講得不清不楚,反而會造成小群體之間的誤會。 第二,這群學生容易有從眾行為,若不一一引導分析,他們往往會迷茫或選擇自保,捨棄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 第三,因為敝科制度的關係,這群學生已經被訓練成對上級服從性很高的生物。 基於以上的幾點觀察及了解,我選擇這種方式公開討論。 但如果沒有把關好,這個公開討論很容易衍生成為同學間互相指責,甚至演變成群體針對某幾位學生的關係/言語霸凌。當然,討論的問題大部分是全體都做過的行為,少部分是某幾位同學常出現的行為。導師需要主導整場討論,不能讓同學隨性地發言,變成批鬥大會。因此在討論開始前,我先立了『四不規定』:不抱怨、不指責、不推卸、不怪罪;違反者接下來都只能聆聽,不可發言。這個規定會讓學生去思考,如何客觀地表達。 討論開始後,每一個問題其實都會引導至下一個問題點,所以不能輕易地帶過去。透過這幾個問題的釐清,同學會開始自覺『原來我也做過很多會影響其他人上課的行為』。其實這5個問題看似雷同,主要目的是一起定義何謂『上課中不應出現的行為』。當這些定義也是大家的共識時,才能進入下一個訂規則的階段。 談到這裡,想必很多人會覺得『天啊,他們不是高中生嗎?小學生才要這樣問問題吧,高中生難道不懂嗎?』我必須說... 沒錯!這些問題所有高中生都懂。但今天討論目的著重在『明知故犯』的自我察覺和如何自制。 而為何需要到如此原始(幼兒園式)的引導方式?係因為這群被手機網絡科技養大的學生,『思想早熟,行為晚成。』常常對行為有某種程度的『自認為』無關緊要,但實際上,卻是嚴重缺乏團體間彼此的尊重而不自知。 全程由我親自主導,所以我盡量用看似輕鬆聊天派的方式引導他們表達,讓整個討論是熱絡且正向的。在激發他們反思課堂上的種種行為後,當我問出『如果日後仍出現類似情形,我們需要訂立懲罰規定嗎?』這時開始出現了一些聲音:『其實我們都知道上課應該要有什麼表現,而且沒考上理想大學就是最大的懲罰了』 帶高中生有趣也困難的地方就在於此,他們能夠獨立思考、有反思能力,但需要他人督導和規範才能將其反思能力轉化為實際行動力。最後他們表決出幾項大家都同意的後果承擔方式(如圖)。 帶動班級整體轉變的風氣,不能忽略本就安分守己的同學,要先按耐住他們;再督促並鼓勵較浮動的群體,只要其中有第1位同學開始變化,同一團體的會跟著有所覺察。當然,轉變需要時間,也需要導師持續的觀察和隨時提醒。不可能經過今天的討論後,接下來整個學期都能夠漸入佳境或是天天維持良好的狀態。其實總歸一句,規範學生之前,身為老師的心態也要正向才對。擔任導師需要具有幾乎無限的耐心和包容心,偶爾也要給予學生一點信任感,渲染正向的心態以帶動班級正向氛圍。 有些老師可能還是會習慣對學生貼標籤(例如:隔壁班導師自高一開始就常嘲諷我的班級是「廢物班」,在某學期知曉要上敝班的專業課程時,從開學第一節課開始就放影片直至學期末,先入為主的認為學生不會好好上課而不願傳授知識。而另一位老師認為健身比花心思在學生身上重要更多,只要沒課時就會早退去萵苣健身。儘管這群學生不是我的親生孩子,但畢竟還是自家班級,身為導師頗不好受,站在同事立場當然不會對他拍桌,不過會這樣認定學生的老師能有多大的教育熱忱?) 我相信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些情況一定不是個案,我也相信很多好老師「熱情真的會被磨光」。我在中學任教也超過6年了,的確,有許多學生不太受教,但如果能夠找到適合的方法,能成就一位同學不就是身為老師的成就嗎?對於我遇到的一些狀況,其實學生都感受得到,學生私底下也會跟我說「那老師自己書也沒讀多好,憑什麼這麼瞧不起我們班」,甚至該導師班的學生會跑來問我升學相關的問題,並對我說「老師你比較不會瞧不起人,哪像我們班導都完全不把我們這些功課不好的放在眼裡,雖然他很常請我們吃東西,但是都看不起我們...」等話語。 每個班級裡都有缺乏家庭關愛的孩子,對於他們,更不用提家中長輩對他們課業的關心和輔導有多少。他們不應該得到這些老師口中所謂廢物的標籤,他們是內心失去希望的孩子。如果身為老師,每天在學校跟學生相處超過8小時,連多一點點的同理心都不給他們,在班級團體裡又缺少群體歸屬感,你認為學生心中的自我價值能提升多少?(另一種過度自信的學生我們下次再談XD) 我相信身為班級導師,一定都花了相對較多的心力在維持班級經營,有時候是真的會心煩疲憊的,所以老師之間應該減少比較,而更需互相鼓勵,辦公之間擁有正向的氛圍,學生之間也才能擴大群體的正向影響。 一些帶班幾年的感想,期許大家共勉囉~ After a long summer break, it's finally time to back to school. And as a homeroom teacher,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need to get done on the first day. Wish me luck.xx 經過暑假,終於等到開學了。雖然帶著這批學生步入第三年,新學期還是得重新訂定一些規則和目標。當然,身為班導師,開學當天有好多事情要處理:完成學生註冊、發新課本、分配股長&清潔工作、安排學生座位、備課等等。希望新的學期一切順利 xx
|
Author/Cecilia HuangSharing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class-management, course design, building relationship with teenagers. Dress As A TeacherCategories
All
Course Materia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