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今天(要很小心地)來談談親師關係。"Monster Parents"這個詞其實早一點是從美國中小學開始出現的,日本緊接著盛行XD 像日劇《怪獸家長》把導師在親師關係間會遇到的奇事拍成一系列電視影集。我今天也來把曾經耳聞的奇人異事跟大家分享~(為減少閱讀字數,以下簡稱MP)
要很小心地談論這話題,因為MP有一個特性,他們對老師說出口的話或是老師不由自主面露出地表情尤其敏感、印象深刻、且易扭曲變形。MP並不見得都很關心小孩的課業,甚至有部分MP會在結果論後才現身。 *聲明:全文提及之相關案例皆非本人所任教之場域發生,若有相似之處實屬巧合* 整理案例A生:每週平均遲到3次以上、因遲到而未執行分配的打掃工作、上課鐘響10分鐘後會拎著零食飲料大步進教室、課堂上趴睡/傳遞紙條/直接起身走到朋友旁聊天、下課期間讓異性同學坐在其大腿上互摸臉和四肢、著校服抽煙、常輪流帶不同的異性朋友回到其與奶奶的住處等,以上種種原因累積懲處滿3大過而無法取得畢業證書。 MP認為其小孩以上之行為被學校放大,逕找市議員到校關說,要求校方修改A的德性成績。 整理案例B生:該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無法拿捏與異性間的身體距離(?!) 自國中開始即有數次相關性平案件至高中階段仍持續發生,性平調查會的懲處無效抑制其行為、校方輔導亦無效改善其行為;轉介到身心診所諮商,B生利用其擅言詞&辯解的長處,心理師晤談後認為B生並無太大問題。另一方面,MP認為異性同學事後才說不舒服,一定只是想引起其小孩關注、或是沒有從他小孩身上得到想要的,才會反過來怪他的小孩。 MP認為每一次的事件尤其在異性間的打鬧,都應該是對方要注意距離,憑什麼他小孩碰到別人身體以後,他的小孩被貼標籤。而不是對方一開始就保持好距離、甚至在遇到B生行為前就要提出來提醒他才對。因此在學校起動性平調查委員會後,針對B生受到校方懲處感到不滿,向教育局提出申訴。 整理案例C生:該生自國中開始即無升學意願,不但沒有填寫會考升學志願,亦無報考任何一間學校的入學考試。但MP堅持要讓小孩讀高中,因此於學生報到日當天致電到鄰近的學校,要求學校讓該生直接報到入學。學校無可奈何之下,將該生納入未招滿額的班級。C生每日學習意願低落,與MP爭執不休,甚至以自殺作為威脅,導致MP不甘其擾,轉而每日晚上奪命連環call要求該班級導師協助C生完成各項功課,並頻頻致電要求學校就算是超額招收,也要讓C生轉至另一門對學生要求標準較低的科別。 整理案例D生:D生母親將其兒時無法達成的舞蹈夢轉嫁於該生身上,要求D生必須習舞、進入舞蹈班就讀,期望D生日後成為舞蹈老師。但D生身體能力極差、身型不理想因此在芭蕾舞台上受到許多限制。MP認為其小孩就是應該要成為女主舞者,找長官關說、奪命連環call該舞蹈老師要重新安排D生上台演出的位置和機會,更另外要求該班導師每節下課要義務性地幫D生完成各科作業,老師們不堪其擾,妥協安排D生擔任其一要角。D生本身並無任何學習意願,不願課後加強練習也不願準備任何甄選考試,最後高三畢業前應累積至少取得的160學分,D生只通過58個學分,未達到任一畢業標準,也未錄取任何大學校系。MP不服,要求學校另開設原未開班的重補修班級;另一方面,也致電請某校舞蹈系新增後補名額讓D生入學。 整理案例E生:E生母親是外籍配偶,因語言不慎通順,常與小孩發生衝突。其小孩若不遵照MP意願,MP就會以死相逼,導致小孩自進入國高中後,能不待在家就不返家。 MP因此日日在情緒潰堤的狀態中致電該班導師,要求導師每小時回報該生身處之位置和表現狀況,課間、課後無一例外,將該師視為傳話筒。MP曾要求導師幫她去該生上的補習班找人並協助帶回家;或要求該生導師需在午餐時間購買某家指定便當給其小孩加菜等。 整理案例F生:F生慣性遲到,在一次跑班課時,未按照規定穿著校服、未攜帶上課用具和教材,課堂已過半小時才空手踏入教室。在經過授課老師關心詢問及糾正後,F生心生不滿,與授課老師談話到一半就逕直離開教室,授課老師聯繫該班導後該生亦未再返回教室。 MP在課後提交申訴,稱該授課老師趕他小孩走,逼他小孩獨自一人跑到學校角落發抖哭泣,造成身心受創及人身安全上有危害。 以上僅粗略整理近期聽聞的幾件案例,其實在多數案例中,可以發現,身為學生家長間的橋樑和教學第一線的導師,最常直接接觸到MP。而面對MP應該如何妥善應對?其實因個案多樣性和差異性不同,直至今日亦無法提供一套完全統一的SOP。 回顧一下我個人過去十年身為班級導師及他班任課老師的經歷,體悟到現今教育環境與過往世代,在學習環境上最大的不同----現今世代身為教師,首先需要『高度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簡易分類出面對學生和家長的態度上應處以軟化抑或是堅決。教師在處事上的彈性一定要有,絕對不能再堅守傳統的『尊師重道』觀念,現在教師迫切需要的是軟硬兼施的態度。 過去大家總是覺得『高高在上』的老師,現在也要學著適時的低頭彎腰,這真的對許多任教數十年的老師們很難適應。但不只是對家長,現在甚至面對學生也需要適時的『認錯』。其實想一想,畢竟教師也是人,人都難免會誤判或犯錯,甚至許多老師們也都曾『誤解』過學生。儘管很多人難以接受自己彎下去的腰,就是那個被破拋在腦後的自尊、或是為了活口而努力積攢的五斗米XDD 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可以當作是在身教中讓學生知道『認錯』不再是因為卑屈,實則是一種素養的表現。畢竟套上『教師』一詞,就是會被以『高道德標準』來看待,『主動認錯』或『道歉』又何嘗不是道德素養表現的一門學問呢? 許多教師都具有同樣的特質:高度的責任感、絕對的正義感、較強的自尊心和對道德尊嚴的堅持。尤其面對國高中青春期的孩子們,在情緒思想上都極其不成熟穩定的狀態下,其實教師們很容易產生焦慮,畢竟學生們今天表現也許不錯,明天在突如其來地刺激下也許就會犯錯,導致教師們的工作日常會因為不穩定的學生狀態而陰晴不定。 情緒管理對於職業教師而言是分分秒秒都在進行XDD 『我發現我錯了』『很抱歉因為一時的怒氣而責罵了你』『對不起誤會你了』等等,難免對於長期站在講台上的教師們難以在發怒時優先開口。其實多了這些話,也許就可以減少後續面對MP的次數,畢竟MP的情緒常因小孩回家後的『告狀』行為才被激發的,你們認同嗎XDD 另一方面,面對已經發作(發怒XDD)的MP,有句話我常寫在記事本上提醒自己:『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這對於教師面對學生和家長其實都受用(尤其是發作期的MP更是重要)。 MP往往對教師的認知就是『我付你錢,你就要負責』(他們才不在意其實教師薪水根本就不是從他們繳的雜費和教育部補助的學費裡支出的,但你也不需要刻意糾正他這一點XDD) 在MP這樣的心態上,解決MP情緒絕對是第一步。因為MP想要得到『好的服務』,而不是教師自認正確的辯解。所以我通常都會先『傾聽MP的訴求』。你將會從稍嫌混亂的描述中得知MP究竟在意的是『教師對他小孩的態度or服務不如預期』、還是『實際教學上的問題』(87%是前者XDD)。 如果MP自己愈講愈激動,教師在這時候更要避免替自己辯解,而改為『用問題回答MP的問題』。意指,激動的MP通常就是對教師處理的方式和態度不滿意,教師就可以在此適時地詢問MP『希望得到怎麼樣的補救或處理?』否則MP絕對會像自動補足彈匣的機關槍一樣,愈發地攻擊下去(真的有許多MP都會在情緒激昂(非完全理性)地情況下,開始針對教師進行個人攻擊)察覺到這種時候,就一定要適時打住,不然MP會愈來愈偏題,導致MP衍伸出更多對教師的質疑。 大多數的MP都可以在『被傾聽』的階段稍微平復情緒,他們一旦恢復理性後,許多問題和道理都通了(就算你前面跟他強調數百次同樣的規則,但在情緒上的MP就是無法接受)。慢慢的就會發現,其實多數MP們只是渴望被理解和傾聽(這也可能剛好是他們日常中缺乏的,在你這裡得到補足XDD)。這時,你彎下去的腰就給他想要的『被同理感』就好。 有些教師會很堅持認為鞠躬道歉就是在『討好』學生,但所謂的軟硬兼施充其量不過是減少身為教師自己的麻煩事而已,並不是真正的討好行為。所謂的討好行為,我看過有些教師一天到晚自掏腰包請飲料請雞排、在上課期間讓學生盡情的看電影追劇,覺得學生就會因此滿意和充滿感激,結果還是常常被投訴。因為實際上,還是有重視教學的學生、還是有許多重視教師是否有做足身教及良好示範的家長。 教育環境不斷地變化,身為教師更要跟著與時俱進,調整觀念、破除守舊思想,少點內耗、才能讓自己好過些xx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Author/Cecilia HuangSharing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class-management, course design, building relationship with teenagers. Dress As A TeacherCategories
All
Course Materials
|